Flomo浮墨笔记通过简洁的设计和强大的功能,帮助用户在碎片化时代更好地记录、整理和回顾知识,重新定义了笔记工具的价值主不是「记录所有」,而是「记录值得」。其反传统的设计理念使其在知识管理领域独树一帜,特别适合追求「少即是多」的用户群体。
Flomo浮墨笔记是一款专注于碎片化知识收集与整理的轻量级笔记应用,其核心理念是“随时随地捕捉想法”,帮助用户快速记录灵感、整理信息并高效回顾。
- 快速记录:提供极简输入界面,支持文字、语音输入(AI自动转写)、图片识别等多种记录方式,用户可以像发微博一样随时随地记录想法。
- 多平台同步:覆盖App、Web、PC等主流平台,支持多设备登录,数据永久免费同步。
- 高效整理:采用多级标签系统,方便用户对笔记进行分类和整理;高级搜索功能可以根据笔记属性、时间、分类快速查找内容。
- 智能回顾:通过桌面小组件、微信推送、系统推送等多种方式,帮助用户定期回顾笔记,增强记忆并激发新灵感。
- AI辅助:相关笔记功能可智能探索笔记间的隐藏联系,扩展深度;“AI找一找”通过语义化搜索帮助用户快速找到所需素材。
- 隐私保护:所有内容仅用户自己可见,数据传输加密,不贩卖用户隐私数据。
- 微信服务号记录:用户无需打开App,直接通过微信服务号即可记录笔记,方便快捷。
- 随机漫步功能:通过算法帮助用户发现笔记背后的联系,带来新的思考角度。
- 知识卡片生成:可以将笔记生成为知识卡片,方便分享至社交平台。
- 量化记录:通过可视化热力图和每月汇总统计,让用户直观了解自己的记录习惯
灵感对于个人来说是非常珍贵的,有些极具创意性,有些可以解开一个难题,但灵感又很难捕捉、整理与回顾,最终导致遗忘则非常可惜。而 flomo 由于打开速度很快,记录简单,且整理回顾起来也很轻松,很适合捕捉转瞬即逝的灵感。 下面内容是 flomo 的共建者们分享了自己快速记下灵感并整合、回顾的经过,供大家参考。
#如何快速记录灵感
我的脑子里,时常一秒钟冒出两三个想法,可是当我在研究想法 1 的时候,又衍生了想法 3、4、5,于是就把想法 2 给忘了,所以对我来说,记录忽如其来的灵感、想法很重要。并且这个记录工具,必须能让我集中在记录信息和思考本身,而不让我从排版、起标题上分心。(via Coco (opens new window))
#语音转文字记录(via 一枚性冷蛋 (opens new window))
对于瞬间灵感,我不会添加任何标签。因为「想着加什么标签」这事就很费脑,反而会阻碍记录的动力。我会直接记录日常中自己的一些所思所想,配合输入法自带的语音输入,非常便捷。
(输入法自带的语音转文字)
#微信同步记录(via Coco (opens new window))
原先我觉得其他文档类软件打开太慢,习惯在微信的文件传输助手中记录灵感,但无法分类、导出, flomo 的出现完美替代了我原来的做法。 在 flomo 的微信服务号输入内容,支持直接发送到后台,同时可以添加标签,记录快且有序。
#在临时标签中记录(via lilpilot (opens new window))
我给自己预设了一些标签,其中 #inbox 对应的是灵感类笔记,是我的临时存储箱。 任何想法,都可以快速、无压力地写进来,标注好来源。但是这里存储的内容都比较临时,需要定期回顾,将有价值的内容,经过咀嚼后转换为永久笔记后并删除。
#如何整理碎片灵感(via 一枚性冷蛋 (opens new window))
实际操作中,其实灵感很难分类,随着内容的积累,卡片变得繁杂且之间关联混乱,需要分类整理,归入合适的标签中,方便日后检索。 一般我会每周定期清空一次灵感类笔记,花一小段时间,将不含标签的笔记们,重新精心编辑,标上标签或者归入已有的标签中。有些灵感属于多个分类,我就打上多个标签,这样一来,归类更精准,不同标签间的联系也更多了。
#如何回顾已记录的灵感
#通过信息流回顾(via 熊不知 (opens new window))
对于传统文档类软件来说,一些简短的浮光掠影装进一个文档,还要费尽心力的想标题和分类。最后查阅的时候,又要点开一篇篇文档,真是费时费力费心。 而 flomo 是信息流的布局方式,可以更加快速地浏览查阅,是比文档更加方便的一种方式,直接点击某个标签下,所有内容都会展现,往下划查看即可。
#通过“每日回顾”回顾(via 荔枝 (opens new window))
与以前的灵感不经意的碰撞,可以产生很多有意思的新想法。 flomo 里可以在“每日回顾“功能下可以设置桌面小组件,在手机桌面上进行每日回顾,平淡的日子里我会惊讶于的过去的自己竟然有这样新奇的想法,低落的时候,我又会因为被鼓舞到而重拾信心。
做读书笔记原则(via 少楠 (opens new window))
卡片内容精简。避免复杂排版或过多层级,以便快速回忆并和其他知识点建立联系。
用自己的话复述表达。减少划线摘录,以便更好地理解内容。
朴实地记录。不必过于关注词句的华丽程度,把笔记写给自己,并且让自己的大脑反映出思考的精华
#如何从不同渠道快速记录(via 涂旦 (opens new window))
读书的时候闪现出来的想法,是转瞬即逝的,在脑海中出现火花的时候,用 flomo 第一时间记录下来,然后等到读完这本书,把所有的笔记、感想放在一起,就能够展现出一些无意识的想法。
#在读电子书时记录
如果是电子书,我会使用软件自带的划线写笔记功能,过程中笔记写起来很方便、不费力,所以写的比较多,后续在回顾筛选之后,我会有选择性地复制到 flomo 里面。
如此一来,可以通过整体回顾加深对内容的印象,也可以通过筛选,避免笔记囤积,难以回顾,以至于失去价值。
#在读纸质书时记录
阅读纸质书时,难免会遇到摘录不方便、速度慢等问题,此时,flomo 最好的搭档就是白描。
如果是图书馆或他人借阅的书,我会在需要摘抄的地方通过白描拍照,读完一章节后将照片进行OCR(文本识别),复制粘贴到flomo,最后统一加上标签。 如果是自己的书,我会直接手写批注来记录自己的感想,看完再统一用白描+flomo处理。
#如何整理笔记,感受思维火花
笔记通过整理,我可以清晰地看到标签、卡片,以及知识点之间的相关联系,进而衍生新想法。
#如何梳理笔记结构(via 毛远 (opens new window))
当卡片数量积累到一定量级时,我会用相对完整的时间去梳理标签体系,构建相关卡片的标注连接,并在这个过程中,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思维的火花四溅。
举个例子,春节前后我在阅读《沸腾新十年》,这是本编年体的故事集,读起来畅快却难以留下太多印象。我开始制作这样的卡片:把年份、主人公、公司机构、产品项目名、行业都制作为标签,并不加主观判断,持续记录自己关注的人和事即可。
在积攒了几十张卡片后,一张多节点知识网络已经形成,可以通过年份、人物和事件的维度随意溯源一个行业的兴衰,这个过程比起按顺序读一次书爽快了无数倍,而我也在这样的灵感中,写下了很多更好的感悟和文字。
#如何关联书中知识点(via 少楠 (opens new window))
在通过标签完成书本内容的结构化整理后,我发现其中的一些单独知识点之间存在着较强的联系,如果不及时将其连接起来,日后就会忽略这层连接,导致知识形成孤岛并被遗忘。 批注链接功能很适合将单独两个卡片进行连接,可以利用批注或复制已有MEMO链接来建立连接,也可以在新MEMO上快速索引原有内容并保证原MEMO的简洁,保持知识点之间的紧密联系。
#如何回顾读书笔记,避免遗忘
我们并非机器,读过后忘记是很正常的事情,这时候回顾就很重要,因为既可以加强你的记忆,也可以让你观察到自己观点的进化。 以非虚构类的书为例,往往有两类,且这两类适用于不同的回顾方式:
一类如教科书,结构简单,但需要记忆的内容多。
一类如社科类著作,内容需要我们理解,自己寻找答案。
#通过桌面小组件回顾 (via 少楠 (opens new window))
对于前者来说,最重要的是高频的重复。这时候推荐使用每日回顾-桌面小组件,每次打开手机看一眼以增强印象。
#通过微信回顾
对于后者而言,适合使用微信回顾,让内容在指定的时间出现,然后利用批注链接功能,在其基础上作补充延伸,把当下的思考和过往的记录连接起来,让自己真正地理解。
用户普遍认为Flomo浮墨笔记是一款轻量级、易上手的笔记工具,能够帮助他们高效地记录和管理想法,尤其适合碎片化时间使用。其回顾功能和AI辅助功能也受到了用户的高度评价。
很多动漫迷渴望一款能灵活管理、播放个性化动漫资源的软件,Mangayomi 应运而生。它就像一个功能强大的私人动漫影院,借助导入资源的方式,为用户打造专属的动漫观看体验。
Cromite浏览器是一款基于Chromium开源项目开发的手机浏览器,专注于隐私保护和广告拦截功能。Cromite浏览器适合那些希望减少被追踪和广告干扰的用户,尤其是对隐私保护有较高要求的用户。
MediaMonkey可以自动扫描本地音乐库,根据艺术家、专辑、流派等信息对文件进行分类和整理,确保音乐库的整洁有序。用户可以手动编辑音频文件的标签信息,如标题、艺术家、专辑封面等,使音乐库更加个性化。
MediaMonkey是一款专为音频文件管理而设计的多媒体软件,以其强大的功能和用户友好的界面著称。它不仅支持音频文件的整理、播放和转换,还能同步音乐到各种设备,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需求。